近日,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传遍海洋科研领域: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牵头研发的海气交互关键层大剖面综合同步观测浮标系统,在南海 3500 米水深成功完成布放,开启了为期一年的海试运行。这一壮举开创了国内外在超 3500 米水深布放大剖面观测浮标系统的先例,而在这背后,也有着溪淇科技默默贡献的身影。

此次布放的浮标系统意义非凡,它创新设计了适用于深海高海况的高稳性浮标结构和锚系结构,还开发了海洋量子激光雷达和海洋微波辐射计等先进观测设备,实现了水上 10 千米、水下 1 千米的 “大气 - 界面 - 水下” 综合同步观测,填补了大水深、大剖面、大浮标观测技术的多项空白。而如此复杂且高要求的系统,对其内部组件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信号传输可靠性等方面提出了极高标准,溪淇科技的水密组件产品恰好满足了这些严苛需求。

溪淇科技一直深耕于连接器技术领域,在水下设备连接方面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和丰富的项目经验。此次为观测浮标系统配套的连接器产品,是溪淇科技研发团队针对深海极端环境专门设计打造的。在高海况下,浮标系统会面临剧烈摇晃、强腐蚀海水侵蚀等恶劣情况,溪淇科技的连接器采用了特殊的耐腐蚀材料,经过多道精密工艺处理,确保在长期浸泡于海水中时,依然能保持良好的电气连接性能,不会因腐蚀而出现短路、断路等故障,保障了整个浮标系统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该套浮标系统可适应风速超过 60 米 / 秒、最大波高 20 米的极端工作环境,布放水深超 3500 米,这就要求连接器具备超高的耐压性能。溪淇科技通过创新的密封技术和结构设计,使连接器能够承受巨大的水压,保证在如此深的海域中,内部精密电路不受水压影响,持续稳定工作。

此次溪淇科技连接器助力我国大型观测浮标系统成功布放,不仅是对公司产品技术实力的一次有力验证,更是溪淇科技为我国海洋科研事业贡献力量的生动体现。未来,溪淇科技将继续秉持创新精神,加大研发投入,不断优化产品性能,为海洋油气开发、海上风电建设、海洋环境监测等更多海洋领域的发展,提供更加可靠、先进的连接器解决方案,与众多科研机构、企业携手,共同推动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稳步前行。